临沂市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 页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机关建设 产业发展 重点项目 深化改革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联系我们
  服务指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旧动能转换 >> 正文

上一条: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华太集团二次发展 下一条:河东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作简报第2期

河东区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下步对策建议
发布:     点击      更新时间:2017-11-02     

 

河东区前三季度经济形势

分析及下步对策建议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一三五”总体目标,以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深入贯彻供给侧改革,以推进“双百”工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实施“三个一批”初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主要经济指标呈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动能进一步壮大。为全面完成年初既定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运行势头向好,主要指标增长稳中有快

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2亿元,增长9%,增速分别快于今年一季度、二季度2.3个、0.6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呈现“三稳四快”。

“三稳”主要表现为:一是从供给侧看,农业、服务业运行平稳,工业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农业生产平稳,实现农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4.4%。服务业平稳增长,完成增加值65.7亿元,增长9.2%,增幅快于GDP0.2个百分点。工业稳定快速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4.1亿元,增长43.6%,实现销售产值389.2亿元,增长42.9%,产销率99.1%。二是从需求侧看,内需好于外需,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回升。消费平稳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7亿元,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96.8亿元,增长15.5%。房地产需求旺盛,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8万平方米,增长79.4%;商品房销售额19.6亿元,增长97.5%。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全区进出口总额23.7亿元,增长18.8%。其中,出口额20.4亿元,进口额3.4亿元,分别增长11.2%、103.2%。投资稳定回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1亿元,增长16.6%,其中民间投资112.7元,增长38.6%,占全部投资的83.4%,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5.9亿元、贷款余额239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7亿元和36.4亿元。三是从收入侧看,企业、政府收入稳步提高。企业效益持续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1.8亿元,增长37.7%,实现利税12.9亿元,增长17.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亿元,增长11.7%。实现税收收入9.7亿元,增长9.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3.7%。

“四快”主要体现在:一是快于去年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增幅分别快于去年同期67.3个、18.6个、19.7个、5.8个百分点。二是快于年初预期。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年初预算的81.7%,超出时间节点6.7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技改投资占年初预算的83.6%,超出时间节点8.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速快于年初预期12.8个百分点。三是快于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市第3位,增速快于全市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市第2位,增速快于全市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市第2位,增速快于全市6.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居全市第5位,增速快于全市7.3个百分点。四是快于对标赶超的云龙区。1-8月份,我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快于云龙区15.5个、7.9个百分点。

(二)新动能加速成长,引领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一是新旧动能转换步入快轨道。“四新”经济加快成长。农业“新六产”规模不断壮大,田园综合体、农科景城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立晨农庄、龙园等项目引领示范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企业健康发展,完成工业总产值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1%,增长75.6%,快于工业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全域旅游稳步推进,共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亿元,分别增长7.5%、8.2%,龙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37.6亿元,增长31%;增加电子商务主体236家。“互联网+”、“农业+”、“旅游+”、共享经济等新的商业模式正不断探索建立。传统动能加速改造提升。企业“二次创业”活动和“百企百项百亿”技改工程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技改投资75.2亿元,增长26.6%。五金铸造、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全面启动。“四新四化”项目稳步实施。以“双百”工程为依托,建立区级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其中纳入市级“四新四化”调度范围的项目35个,已开工项目18个,中国梦幻城、华东太阳城等计划总投资过百亿的项目达11个。二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86个,累计完成投资155.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76%,鲁商健康城、新城吾悦广场等一批项目快速推进。29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9.3亿元。筛选策划储备项目130个,计划总投资1053亿元,其中奈尔汽车弹簧钢板、大鹏五金、港仁食品等3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三是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集打通放管服改革“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项目联审联办制度,持续释放市场活力,新登记市场主体6409户,全区市场主体总数达到3.9万户。

(三)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体系化推进“8+3”民生工程,完成民生支出18.8亿元,增长29.1%,占财政总支出的82.7%。着力扩大和稳定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3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扶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在15个省定贫困村按程序摘帽的基础上,“四联八建”贫困村提升工程扎实开展,贫困人口实现稳定收入并持续增长。“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工作统筹推进,开工改扩建学校31处,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基层文化设施完善提升,建成基层文化广场310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自然村覆盖率达76.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凤凰岭卫生院、郑旺镇卫生院门诊楼投入使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利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三个工具”,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2593家。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总的来看,全区经济发展依然保持中高速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同时还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压力较大”。

(一)生态环保倒逼压力较大。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我区转办信访件59件,占全市信访总数的6.6%,居全市第九位。受去年基数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较高,但通过环比数据来看,部分指标呈下滑趋势。环保期间,8月份工业用电量、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等分别环比下降6.3%、16.8%、13.1%、8.3%,9月份工业用电量、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等较7月份分别下降22.3%、12.5%、5%。

(二)经济发展短板突出压力较大。高新技术产业短板依旧突出,高新技术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仍位居全市末位,占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重点项目要素制约因素依然突出,100个区级重点项目中15个项目存在缺少土地指标、土地手续办理困难等方面的问题,9个项目存在规划方面的问题,5个项目存在资金缺口,8个项目存在土地流转、拆迁困难。

(三)防控金融风险压力较大。受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两高一剩”行业、出口行业和高负债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资金链断裂风险有所凸显。同时,随着流动性收紧、贷款利率市场化及规模控制等因素影响,贷款利率有所提高,融资成本不断增加,企业间借贷,甚至借高利贷作为银行还贷过桥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金融风险仍需关注。9月末,全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4亿元,不良贷款率1%,不良贷款多发于机械行业及制造行业,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较为突出。

三、全年经济形势走势分析

从国际看,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进程中,各国促进实体经济的政策成效渐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全球经济今明两年增长预期分别上调至3.6%和3.7%,但受特朗普经济政策、欧洲大选、地缘冲突等影响,世界经济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继续存在。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9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分别同比增长4%、6.9%,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4.4%,提高1.8个百分点。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四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将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至6.8%和6.5%。

从全省、全市看,新旧动能转换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从全区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正全力推进,“三引一促”、工业3·80升级、1+7帮服行动等重点工作持续深化,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经济新动能加速形成,推动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发展预期目标。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预测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

四、做好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对策建议

四季度既是全年工作的冲刺期,也是明年工作的谋划期。做好四季度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强化创新引领,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明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强指标分析研判,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目标

积极做好任务目标落实。逐一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要求,对标省、市、区部署,倒排进度,挂图作战,决战四季度,以时间节点倒逼工作进度,对滞后时间节点的各项工作,加强督导调度,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工作方案,精准发力,确保按时实现预期目标。扎实做好考核准备。全面梳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各项内容,在认真分析前三季度考核成绩及位次的基础上,既要看到当前中高速发展的惯性优势,更要看到去年同期基数、环保要求、转型升级等影响因素,制定争先进位工作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全力做好企业培育。扎实开展“百小企业提升工程”、“1+7”帮服行动等,持续加大企业走访力度,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等,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新增限额以上贸易单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0家,筑牢发展基础。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抓传统产业促存量变革。深入挖掘旧动能新潜力,拓展旧动能新空间,继续落实规模以上企业“3·80升级”分类培育工程和“百企百项百亿技改”计划,引导企业加快实施“二次创业”,力争完成技改投资100亿元。大力推动五金机械、食品加工、家具装饰建材等传统产业向科技化、高端化拓展,塑造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抓新兴产业促增量崛起。紧盯“四新四化”,瞄准“高精尖”,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全域旅游、田园综合体等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不断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抓融合发展促提质增效。坚持市场导向、三产联动、业态创新,结合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加快推进产业跨界融合。积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强土地、项目、产业布局等统筹优化,打造新“六产”。推进工业“两化”融合,带动重点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抓质量改进促品牌提升。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水平优、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竞争优势,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2件,新增省名牌、市长质量奖各1个。抓招商引资促项目落地。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聚焦“四新四化”、经济转型升级、高新技术短板等领域,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专业招商、定向招商、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高大新优特”项目。

(三)加快破解要素制约,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对接,积极引进科技研发项目,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支持企业设立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企业人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培育一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引进一批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技术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强化金融支撑。健全金融体系,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投资基金、信托租赁公司在河东设立分支机构。加强银企对接,加大项目推介,努力扩大信贷和直接融资规模。推进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强化土地支撑。做好对上争取,重点保障民生工程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项目用地,切实落实好工业项目土地每亩15万元保证金制度,确保亩均税收达到10万元以上。深入搞好挖潜,以土地增减挂钩为抓手,加大已立项增减挂钩项目推进力度,储备增减挂钩指标。进一步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建、低效利用等存量土地,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四)加大环保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快生态河东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围绕“三河四岸”和区镇主干道,点线面相结合,合理布局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生态景观、水系网络,分期分批对区内17条河流、干渠进行生态治理。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成果,坚持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集中整治结合,严格落实“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全区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加快推进在线监控平台、环境管理第三方运营、镇街污水处理、镇街空气质量自动检测站全覆盖,严格落实在线监控超标应急制度,对查实日均值超标的坚决依法处罚,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保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加强小散乱污企业整治。突出小散乱污企业整治的“污染治理”属性,对无环保手续的一律取缔,污染治理设施配套不齐全的一律停产整治。同时鼓励企业通过淘汰老旧、污染严重的、技术含量低的设备,采用机械化、密封化、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的方式,改进原有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杜绝环境污染。

(五)加快推进民生建设,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

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体系化”推进“8+3”民生工程。以“四联八建”贫困村提升工程为重点,狠抓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措施,深入探索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保障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年底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再提升工程》,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7处,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名院名医带动工程”,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力度,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扎实推动华东太阳城、金秋养老等项目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城乡居民生活。

(六)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理清明年发展思路

密切关注政策趋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新特征,密切关注十九大后经济政策的新动向、新目标、新要求,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结合我区实际,创新性的贯彻发展新理念,聚焦高增长转向高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探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结合当前宏观形势和我区发展情况,紧紧围绕制约我区发展的难题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明年工作目标、思路和举措,确保拿出符合中央、省、市委精神,符合我区实际,符合群众期盼的工作计划,为明年早起步、早发力打好基础。明确发展重点。立足“一三五”总体目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强化资金保障,夯实发展基础。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创新经济等领域存在的突出短板,高标准高质量实施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推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奋力建设大美新临沂美丽河东区。

【文/庞艳梅  审核/邵泽宇】

 

Copyright ? 2012 Linyi Development & Reform Commis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临沂市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局 2012 鲁ICP备09051230号 技术支持:临沂阳光科技
邮编:276034 电子邮箱:hdfgj2008@163.com 电话:0539-2932838>